採用什麼農法 ?
每次收看《強國好聲音》時,都不其然為參賽者想想哪一位導師適合他們。
「適合」啊,不論是唱歌或是種田,這兩個字簡直是成功的關鍵。永續農業提倡「適地適種」,種植適合當地環境的作物最從而達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標。
決定了要做種什麼,就要想想怎樣去種。
來台灣之前,跟很多香港朋友一樣,覺得台灣人文氣息很重,有機耕作應該是滿完善。來了台灣之後,就深深體會到巨大的反差。上個月跑去向其他台灣農友取經,了解他們的耕種方式,看到在地學者、農友努力發展和推廣各種農法,但缺乏有力的政策法規支持,只能自己拼自己的,甚有孤立無援之感。
一開始很多人都跟我說,真的想做農的話,應該先種慣行(「慣行農法」即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的一般栽培方式),才活得了;等到收入穩定,再慢慢轉型。
這個理論是合理的,錢都賺不了還說什麼永續經營。
只是,我想再拉遠一點看,土都種不出東西來還說什麼賺錢?
以前當企業顧問時,常常會探討供應鏈有沒有符合永續發展的大原則 -- 尤其是生產鏈的上游。先不從破壞環境這一個角度去看:現在農民能夠利用慣行農法提升產量,提高收入之餘,也讓更多人買得起糧食;可是農民之所以能夠負擔化學農藥、化學肥料,是因為我們還擁有便宜的石油,也等於為什麼我們還能大量生產和使用塑膠品。在油井枯竭、油價上漲、國家戰亂的形勢下,石油時代結束的一天,隨時都會來到。
如果到那時候,有機栽培的技術和應用不夠支撐人類糧食需求量......我常常跟農友夥伴說:「我們這一代或許看不到那一天的來臨,可是啊,要預防的話,就是從我們這一代開始了。」
在台灣常常談論「有機」孰真孰假的問題,農藥化肥殘留在土壤水源空氣,怎麼能算是有機?
就好像戒菸這回事,在工作地方、社交場合到處都有人抽菸,你不抽的話,還是會吸二手煙,那就代表不應該戒菸嗎?
所以,關於採用什麼農法,我的選擇是......
良心農法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