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July, 2016
自產自銷是小農的未來嗎?
【自產自銷是小農的未來嗎?】
本來,我是沒有打算自己賣米。
上一期稻作開始之前,農友跟我說:「我們一起繳公糧吧!公糧的價錢比賣給私人糧商高,至少不會倒賠。」而且,我只是一個比小農更小的小小農
,沒有自己的冷藏室、碾米機、篩選機、真空機......收割後的處理工作根本沒辦法獨力完成,連米的貯藏包裝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還說什麼自產自銷?
,沒有自己的冷藏室、碾米機、篩選機、真空機......收割後的處理工作根本沒辦法獨力完成,連米的貯藏包裝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還說什麼自產自銷?
結果,到收割那一天,我才知道原來農友已經接到客戶大訂單,他的米都被訂購一空不用繳公糧了;而我的田收成不夠多,送去碾米廠會倒賠甚至被拒絕入場,於是我用了十分鐘時間下決定,硬著頭皮自己賣。從曬榖、碾米、包裝、存放、運送,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很怕找不到人幫忙只能抱著穀子哭......
最後,解決一個一個關卡,終於把米送到客人手上!
我的米,只是比超商架上賣的新鮮,不是比其他稻農所種的好吃。
我的田,只是不噴藥不灑肥不用除草劑,不是做的比其他稻農辛勞。
我的田,只是不噴藥不灑肥不用除草劑,不是做的比其他稻農辛勞。
所以,之前我不敢去想行銷賣米,覺得自己沒有競爭力,現在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購買,非常感恩!尤其是玉里的朋友們,花東有那麼多好米,還願意買我的,謝謝您們~
台灣有一群農業經濟學者/業界工作者,很反對像我這種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跑來種米然後文青式寫故事行銷,一點專業水準都沒有。他們提倡農業企業化管理,增強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才能在WTO(世界貿易組織)、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下的自由貿易洪流中生存。欠缺完善品質管理、檢驗、物流、認證系統,只鼓吹小農自產自銷,只會阻礙台灣農業發展。
而且台灣稻米自給自足率達106%,面對生產過剩,大家還要繼續種米?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政府的保價收購政策。
從1974年開始,台灣政府實施稻穀「保証價格收購制度」,即是政府以定價收購稻穀作公糧之用,除了以防天災人禍發生時應急外,也為了穩定米價、稻農收入。由於多年來稻米生產過剩,花大量公帑收購存倉,阿兵哥吃不完淪為平價飼料;而稻農重「量」不重「質」,台灣米難以打入國際市場,一直為人詬病。
今年政府宣布要試行「所得直接給付措施」,直接補償農民一定金額,而農民要想辦法自己賣米,不能再重複繳交公糧,初步採雙軌制,讓農民自由選擇,希望逐步替代保價收購。(出自2016年5月13日「上下游」報導: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84751/)
這個重大的政策改變,引起正反兩面激烈討論。
我想說,試過「自產自銷」的,都會深深明白「產」已經夠累,「銷」就更累!宣傳推銷、接訂單、對帳、包裝、裝箱、寫快遞單、跟客人溝通......所有金錢、時間、人力的投入,那種壓力簡直可以讓宇宙爆炸。
取消公糧保購,到底是真的要小農靠自己賣米,還是要大家都不敢種稻子呢?
關於改革推進農業的產業鏈管理,我是十分認同,但是否走企業化方向,順應全球化「自由」經濟發展,我就萬分質疑。
農業,與其他產業不一樣,不管天崩地裂,我們人類還是要吃東西;農業的發展目標,不該是經濟學說利潤最大化,而是保障現在和未來的糧食安全。
既然稻米生產過剩,台灣能夠承擔轉型有機耕作而減少產量的風險,那為什麼不先推全面種植有機米?假若公糧保購的是有機米呢?
美國一直推廣基因改造(GMOs)提高食物產量為解決全球糧荒的方案,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所發表《Trade and Environment Review 2013: Wake Up Before It Is Too Late: Make agriculture truly sustainable now for food security in a changing climate》已經表明,小型有機耕作,才真正能夠讓糧食永續。
台灣其實已經具備小農模式的條件,為何只能被WTO、TPP牽著鼻子走,而不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呢?
自產不一定自銷,但有機耕作一定是小農最正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