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April, 2017

What does the agriculture strategy of Cambodia tell? (Part 2) 豈止香港一個地方需要大陸菜?柬埔寨農業新政策的啟示(下)


(上文見:http://www.nopainnorice.com/2017/04/what-does-agriculture-strategy-of.html)

東南亞國家積極提升農業軟硬實力,而農業的進步亦能協助國民脫貧。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柬埔寨農民種植蔬菜所得回報,是稻米的五倍、木薯的三倍。但即使能夠獲取較可觀的利潤,也未能吸引該國農民轉型種菜。柬埔寨農業技術普遍比鄰國泰國、越南落後,大多數種稻米、木薯和至粟米,無法生產足夠蔬菜滿足本地需求,現時國內接近四成的蔬菜是來自泰國、越南和中國大陸。


為增強農業競爭力,柬埔寨政府推出新的農業補助計劃,申請項目農民出資七成,政府出資三成,希望透過計劃能大大改善灌溉系統等配套設備,提升國內尤其蔬菜的產量。

政府補貼農民是否全民皆大歡喜? 我個人抱持悲觀的偏見,此類資助計劃通常都會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

有多少農民能夠負擔得到七成的資金? 即使成功借貸籌錢,還需要有相當的人脈關係,才可獲取計劃內容的最新資訊,俗一點說,就只有這麼大的一塊餅,大家都搶著分,手腳慢一點就被人家拿光了;順利把申請書拿到手,亦要讀書識字,將文件填寫妥當,終於遞交了申請書,來到審批階段,最後還得看背後有沒有人挺你。

還有,哪個活在溫飽邊緣的人,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和冒風險去做這件事?

總之,只要手上愈多資源,就能申辦更多資源;沒有資源的農民,只能在困局裡打轉。我曾問花蓮的農友,為什麼不嘗試申請政府補助來購置農機,他只說了一句:「沒名氣誰鳥(理)你啊?」

香港如此,台灣如此,其他國家……

再來是耕作的習慣和態度。在老撾探訪有機農場時,場主告訴我最難的不是找客人買他們的菜,而是改變員工對務農的態度。當地很多農民覺得碰到蟲害病害也沒辦法,這是自然發生的事(就像一些香港和台灣人拿又小又爛的農作物說是有機特別有益),不願多費功夫去處理改善問題。種菜自己吃不難,成功種出來不管好不好吃也至少有滿足感,但當要進入銷售層面,面對消費者,必須把管理標準提高,這是需要長期教育和培訓,又是偏鄉教育的問題。

柬埔寨這個新政策計劃,讓我想起鄧小平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我們都知道不會是老百姓先富起來。


The Cambodian government funding could benefit the local farmers, only those who have lots of money and connections with government, and poor peasants could only seek support from humanitarian organisations and sympathy from the public. If we cannot ensure the fairness and transpar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we cannot improve rural development.
Back to top
Copyright © Offbeat Village 生存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