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March, 2018

藝術初體驗:8小時參觀「亞洲當代藝術展」後感



無意中得到「亞洲當代藝術展2018春季」門票($250@),可以在三天展期內無限次進出。一直以來,我沒有參觀過一個正式美術展,一來怕看不懂,二來怕自己與在場專業人士格格不入。

也許是這種自輕心態,才令藝術演變成高不可攀。

既然免費,不妨一去,一去,就大開眼界。


展覽場地是香港金鐘Conrad酒店,每個房間由一個藝廊/藝術家進駐,浴缸、洗手盆、大床、梳妝檯、玻璃窗......任何角落都放滿了畫作或雕塑,訪客能夠以超近距離、多角度欣賞每件作品,也可以聽藝術家親自介紹,相比起在大型展館隔著一層厚玻璃,這種「welcome to my room」觀賞體驗來得更真實、更衝擊。

基本上大家都是禮貌地參觀,不會胡亂觸碰或大聲喧嘩;沒有工作人員監控一舉一動,感覺更自在。

訪客大致可分為幾群人:
(一)具消費力的藝術收藏者
(二)留倩影的遊人
(三)尋找新晉藝術家合作

我算是第四類人 —— 來觀摩的業餘人士。整個展覽共有4層87間房,來自南韓、中國、台灣、香港、日本、澳洲、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秘魯、緬甸、蒙古、俄羅斯等地的藝術作品。在如此多元化的文化和風格下,逛了8小時也不會審美疲勞。

終於逐一參觀完畢,總結了些感想:

【地方特色】展覽中有頗多混合使用不同物料的創新作品,例如油畫摻入網布、貝殼碎片之類,同時亦有很多畫作保持傳統要素,最明顯是紙張 —— 中國宣紙、日本和紙、韓國高麗紙......不禁讓我思考,若要代表香港文化,該用什麼紙?

【個人風格】當過百位藝術家的作品湊在一起,就能夠感受到不同的風格。譬如說抽象油畫,是我最看不懂的東西之一,但從不同畫家的用色比例、筆觸粗幼,可以比較一下自己在觀看不同畫作時的感受,最簡單直接是合不合眼緣。當遇上合眼緣的作品,可以詢問藝術家創作時的心情,看你的心情和他的心情能不能碰上。

記得其中一幅抽象油畫,由一片一片深淺不一的灰黑色組成,聽說是畫家看到工具上人們用過的痕跡而產生的創作,而另一幅啡啡黃黃的,是皮革製品使用過的痕跡。

想起《小王子》裡面的飛機師放棄畫畫,因為兒時的他抽象地畫了一條吞掉大象的蛇,每次他拿給成年人看都要費唇舌解釋他畫的不是帽子。

現在覺得,對於一件藝術創作,「感受」比「看懂」重要。

【高技巧代表好作品?】高超的技法令人拆服,卻不一定令人感動,這是我在創作時的自我鼓勵。展覽不乏技術含量高的作品,但最讓我回味的是一幅深藍色作背景、點了兩片黃色代表月光倒影的小型油畫。有一個藝術家用咖啡豆、貝類磨成粉作畫,造工精細,我雖然駐足觀看良久,但其實沒有什麼觸動的感覺,只是參考一下技巧。

最後一個感想,在場很多藝術家打扮整齊樸素(首先沒有時興的復古眼鏡),好幾次作者就在旁邊,大家都沒能認出來。我想不管對於藝術品或藝術家的外型,人們都不應有刻板印象。

以上只是抒發感想,在展覽中聽了藝廊經紀介紹藝術投資方式,如果各位對此有興趣不妨留言(怕寫太多都沒人看),謝謝。
Back to top
Copyright © Offbeat Village 生存之稻